美国总统拜登在美东时间3月25日下午,召开他上任2个多月来的第一场记者会,虽然事后“美国之音”认为大部分问题都与移民有关,但根据现场的热度来看,“中国政策”应是记者会上受到较高关注的问题。
凭心而论,拜登此次对中国政策的论述或回答,与他竞选期间及就任之后的相关说法,确实没有太多的变更,这说明了拜登的对华政策应有其一致性。但是笔者也曾长期接受西方教育,当想用东方的思维来解读西方的政策时,总感到拜登的说法确实很难让外界深刻理解,到底他是想告诉中国,即使不是“盟友”,美国是把中国当成“对手”还是“敌人”?为了厘清这个困惑,笔者特别选择了几段拜登有代表性的谈话,作了整理,这不仅是希望让自己、也是希望让读者能够清楚了解,拜登到底在这场记者会上想告诉中国什么?
第一,拜登说,他对中国政策的主轴,是竞争不对抗,并要中国遵循国际规范。而且他曾明确对习近平说,美国并非要对抗中国,而是要跟中国进行激烈的竞争,而且他公开要求中国要遵守国际守则,进行公平竞争。
但另一方面,拜登在回答记者问题时,又指责中国侵犯人权,也表明不会漠视中国在新疆大设集中营关押维吾尔少数族裔、打压香港民主、军事威胁台湾等行为。拜登说,他将寻求与美国盟友合作,要求中国对其在台湾、香港、南海的行为及其对待维吾尔族穆斯林的行径负责,并敦促北京遵守公平贸易的国际守则。
欧盟早在3月22日就宣布对中国官员实施制裁,这是30年来的首次。同时美国、英国、加拿大以及澳洲和新西兰也随后发表声明,对中国进行制裁或谴责。
3月18日美中首次高层战略对话时,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就说道“我们深切关注中国在新疆、香港和台湾的行径,对美国的网络攻击,以及对我们的盟友的经济胁迫的举措。这些行动对维持全球稳定的以守则为基础的秩序构成了威胁。正因为如此,这些议题不单单只是内部事务。”所以布林肯说:“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可以是竞争,也可以是合作关系”,但“必要敌对时就敌对”。
这种说法,很令西方国家以外的世界不解,至少这不符合拜登口中所说的“竞争”,也比“对抗”的意义来得更深一层,而且更像是把中国形塑成“敌人”,才需联合盟友来采“围堵”的手段。而且拜登公开要求中国要遵守国际守则,那麽这项“国际守则”定位就引发彼此争议,到底是来自于西方国家同盟的设想?还是杨洁篪在美中阿拉斯加会谈时所说:“我们所遵循的国际社会,所遵循的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,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,而不是一小部分国家所鼓吹的守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。”
第二,当拜登说“我认识习近平很长一段时间了。当我从副总统职位卸任时,可以说我是全世界领导人中与习近平相处时间最多的一位。”
理论上,特别在国际礼仪的措词上,拜登下面的发言似乎有点唐突,也可能会引发不同评价。拜登曾说,在他上任后与习近平的一次两小时对话中对习近平说,“只要你和你的国家继续公然违反人权,我们将继续不遗余力地呼吁全世界关注此事,并清晰明确的让大家知道发生了什么。”而且拜登还特别指出“他明白这一点”。
同时拜登十分确信说:“他(习近平)并不是一个民主派,他骨子里没有民主”。美国媒体说“拜登并未口出恶言”,但即使在台湾,对中共专制体制也持有保留看法的人士,也不致于说出这么坦率而且不礼貌的措词。
或许上面的叙述,特别在看不清楚拜登的对华政策到底重心何在,就是东方哲理与西方价值的不同处。
(作者为澳门理工院名誉教授)
本文由:博鱼·体育(中国)官网登录入口 提供
关键字: 博鱼·体育(中国)官网-登录入口